爱游戏app平台 爱游戏app平台
打击洗钱犯罪,维护国家安全-金融安全知识Q&A
发布时间:2024-04-12

Q:洗钱有什么危害?

A:洗钱作为一种犯罪活动,其规模大、覆盖面广,对宏观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平都是重大威胁隐患。洗钱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在于犯罪分子通过隐藏和转移犯罪所得,为犯罪活动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长更严重和更大规模的犯罪活动。其次,洗钱会滋生地下经济金融活动,使大量非法收入在正规经济体系之外循环,造成资金无规律流动,冲击正常经济金融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损失,削弱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严重危害经济健康发展。此外,洗钱还会滋生和助长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不公平。一旦被认定为“洗钱高风险国家”,一国的对外经济金融交往在国际上将面临他国严格审查,极大阻碍国家经济金融发展。


Q:恐怖融资有什么危害?

A:恐怖融资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从事恐怖活动提供资金等物质基础和来源,助长恐怖主义,给社会带来极大恐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害,阻碍社会稳定发展。


Q:如何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

A:基于对洗钱和恐怖融资危害性的认识,各国高度重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在法治层面,各国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严格反洗钱监管,扩大反洗钱领域,挤压非法资金流动的空间。在机构层面,各国积极推动本国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机制,从源头管控洗钱风险。在国际合作层面,多国签署并执行联合国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领域的法律文件,包括《联合国禁毒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同时,通过建立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等国际组织,在金融监管、情报合作、司法协助等领域加强反洗钱合作。


Q:反假货币工作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A:制作伪造、变造的假币属于违法犯罪活动。假币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假货币工作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反假货币工作,打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对于维护群众利益、人民币信誉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Q:互联网平台从事金融业务的风险有哪些?

A:近年来,部分互联网平台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将金融业务拆装组合为“创新业务”,突破金融分业经营的基本格局,产生监管空白和套利。二是投资控股多种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防火墙机制缺失,风险容易交叉传染且不易发现。三是互联网贷款业务降低信贷门槛,放大杠杆水平,快速积聚信用风险。四是通过交叉补贴、低价倾销等方式抢占市场,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排斥竞争对手,不利于公平竞争。五是过度收集使用用户数据,侵犯消费者权益。


Q:金融业网络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A:近年来,信息科技已成为金融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金融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风险交织叠加,金融业网络安全防护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由于技术发展不平衡,金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可控能力有待提升,供应链“卡脖子”问题逐渐凸显。二是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针对金融机构发起的有组织的网络攻击行为愈演愈烈,金融数据安全受到威胁。三是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渐广,算法本身的不完备性以及对技术的认知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Q:金融数据存在怎样的风险?

A:长久以来,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积累了大量客户、交易和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数据。金融数据具有海量、广泛、复杂、敏感、价值高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数据在各场景中和各行业间共享范围不断延展,金融信息系统多头对接,数据交互频繁。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数据资产的网络攻击手段快速翻新,数据滥用问题凸显,数据泄露时有发生,金融数据成为勒索攻击等新兴网络攻击的首要目标,金融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面临严峻考验,对数据治理与信息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Q:如何提升金融数据保护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A:一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加强金融数据安全制度顶层设计。完善金融数据安全防治的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制定安全策略,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规范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严格把控数据滥用风险。另一方面,强化技术保障,加强金融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应用自主可控密码算法,保障金融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资源多方共享利用。


Q: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法及危害有哪些?

A:非法集资形式多样,常见手法有:一是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二是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三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或利用社会捐赠等方式,虚假宣传造势,扩大社会影响力。四是采取类传销的手法,利用亲情、地缘关系,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非法集资涉及面广,隐蔽性强,不仅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而且破坏正常经济金融秩序,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Q:如何避开非法集资陷阱?

A: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项目真实性、资金投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主体,是否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己是否具备承担损失的能力。等一夜。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朋友的意见,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拖延一晚再决定。


Q:什么是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A: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是指未经批准或核准,擅自从事证券期货特许业务或特定活动的行为,可分为非法证券活动和非法期货活动两大类。非法证券活动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非法发行证券,如非法发行原始股;二是非法经营证券业务,如非法荐股、场外配资。非法期货活动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非法组织期货交易,如外盘期货;二是非法经营期货业务,如期货配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往往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具有涉众性广、欺骗性强的特征,扰乱资本市场正常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Q:如何识别及防范非法荐股行为?

A:首先是远离可疑渠道,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任何可疑网站、陌生电话、手机短信发来的投资咨询信息,不随意泄露自己的家庭、身份及财务等个人信息资料。其次是注意核查资格,索取并查验合同。在接受服务前,在证券业协会网站的“信息公示”核实从业人员及所在机构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同时,签订书面合同时,要求对方提供合同原件,仔细查验合同内容,防范单方免责条款陷阱。最后要注意识别汇款账号,全程留存有关证据。合法机构汇款不得进入私人账户。注意留存接受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时所签订的相关协议、汇款单据等凭证,若发生纠纷便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挽回损失。


Q:非法外汇交易的危害是什么?

A:非法外汇交易是指逃汇、骗购外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等行为。非法外汇交易背后可能存在贪腐、赌博、走私、骗税、洗钱、偷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金融市场和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Q:如何远离非法外汇交易?

A:企业、个人应树立诚实守信的用汇意识,外汇跨境收支和兑换均应有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境内结汇、购汇应在银行办理,小额兑换也可以在批准的货币兑换特许机构进行。在银行、特许货币兑换机构等规定场所以外办理结汇、购汇,可能构成非法买卖外汇行为。


Q:虚拟货币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A: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法定货币属性,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金融安全。一是虚拟货币技术的匿名性会为洗钱、恐怖融资、跨境赌博等非法行为提供便利。二是虚拟货币的流通会对法定货币的地位形成挑战。三是一些虚拟货币发行以投机甚至诈骗为目的,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四是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且易受舆论影响,加大了投资风险。五是虚拟货币交易具有无国界性的特点,为逃避跨境资金管理规定、进行非法跨境资金转移提供了温床。


Q: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A:当前,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较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多、复杂性强,而我国金融消费者整体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承受能力仍有待提升,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易被侵害,从而遭受重大损失。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有助于对重点领域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阻断金融风险传导,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从而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


Q: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有哪些?

A: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是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全球变暖等气候因素及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对经济金融活动带来的潜在不确定性,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是指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及相关事件导致财产损失的风险。转型风险是指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气候政策转向、技术革新和市场情绪变化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发生损失的风险。


Q:气候风险如何危害金融安全?

A物理风险主要体现为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一是导致债务人偿债能力下降、抵押品损毁或贬值,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上升。二是金融机构资产价值受气候变化影响出现波动,市场风险上升。三是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业务中断,操作风险上升。四是财产险、农业险和业务中断险理赔给付高于预期,保险风险上升。转型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一是“棕色”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抵押品贬值,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上升。二是金融机构持有的“棕色”资产预期收益减少、市场价值下降,市场风险上升。三是气候相关政策转向,持有“棕色”资产的金融机构声誉风险上升。总体看,气候风险具有“长期性、结构性、全局性”特征,在金融加速器和抵押品约束机制下,市场信号可能会放大气候风险的严重程度,危害金融安全。


Q: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A:在银行领域,创新适合清洁能源和绿色项目的产品和服务,推出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工具,发展绿色消费信贷。在保险领域,完善环境责任保险种类,探索减排责任保险,创新保险产品,构建品种丰富的碳保险交易产品体系,鼓励再保险公司主动合理承保气候相关保险产品。在资本市场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融资,发展绿色公司债券市场,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发展覆盖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等领域的绿色金融指数。

展开